【青岛晚报】《星河·wù语》看到舞看到剧看到感动

时间:2021-05-10 01:15:00 访问:1395


  看到了鲜活的人物,看到了满满的情感与哲思,看到了……一部小舞剧,聚焦自闭症患者,用70分钟,有舞有剧,让观众看到了许多。当代舞舞剧《星河·wù语》“五一”期间在梦幻剧场首演,很多观众为之流泪感动。 82岁的岛城老舞蹈家徐崇恩甚至在观剧之后提笔写评论时,还会流泪。 “这部作品用心感染着我们去观看,去接受人生的洗礼。 ”
  《星河·wù语》被列入2020年山东省舞台艺术青年人才创作扶持项目,“这是岛城首部聚焦自闭症患者的小舞剧”,青岛市歌舞剧院舞蹈团书记王耿介绍,这也是自《看上去很美》之后,舞蹈团编创演出的第二台小舞剧,“我们计划每年推出原创现当代小舞剧,这在全国也比较先锋,当然,也符合时尚青岛的气质。 ”
《星河·wù语》首演
真情联动台上台下
  《星河·wù语》运用现代的叙事手法,从小人物的角度切入,讲述了一段感人的中国故事:在改革开放初期,自闭症少儿天赐与身患癌症的父亲相依为命。后来天赐偶然结识了咏梅,咏梅像姐姐一样爱护他,天赐向她敞开了自己的心扉。父亲离世后,咏梅与众人代替父亲,用自己最炙热的爱,照亮了“星星的孩子”的生命……
  70分钟,一台舞蹈,满场真情。“不抽象,大众都能看懂,信我! ”舞蹈老师丁俊在观剧后这样评价;话剧演员子铭直呼 “从眼神到呼吸到指尖末梢脚趾头都超有感觉,太美了!”;中国歌剧舞剧院培训教师崔萌萌评价 “可以说《星河·wù语》是一首朦胧长诗,字里行间都是满满情感、满满哲学。 ”“我觉得这部剧的真实和真诚是打动现场每一位观众的重要因素。”山东艺术学院舞蹈导师陈喆总结。岛城老舞蹈家徐崇恩给剧组写了一封信,送出老一辈的赞赏。他表示,这种由本地院团自己编创、自己演出的剧目,需要好好发展,“这是我们的‘亲孩子’”,这样的剧目发展才能更好地推动本地舞蹈事业的发展。
 《星河·wù语》剧照。
当代舞遇见现实题材艺术角度读生活
  为什么用wù做题目?青年舞蹈编导王洋解释,四声的wu代表四幕:雾、误、勿、悟。 “生命有很多种叙述,唯有勇敢面对,才能领悟。 ”对于王洋来说,这部舞剧融入了他自身的经历与感悟:2018年,他曾到自闭症儿童机构做志愿者,接触了很多“星星的孩子”,“当时就想,把这些孩子的故事搬到舞台,会非常感人。 ”经过2020年的一段潜心沉淀,他与搭档赵翠凤完成了《星河·wù语》的构思,“讲述自闭症患者融入社会的过程,也是深味父爱的过程。 ”
  2019年现代舞《看上去很美》开启了岛城舞蹈原创新纪元。现当代舞蹈终于在岛城开花结果。 “市场反馈不错,观众是有需求的”。于是王洋、赵翠凤以此为契机,开启当代舞的探索,赵翠凤说,《星河·wù语》“这部剧更加写实,有确切的年代人物,剧情发展脉络非常清晰,对团队来说是新的尝试。 ”在她看来,当代舞更多表述当代人生活状态和精神的理念,舞蹈本身可以不受局限,她试图“兼并所有舞种来完成作品。 ”最终,《星河·wù语》以当代的舞蹈语言,完美讲述了一个现实题材故事。
  “每个平凡的生命都值得歌颂。哪怕在深夜独自闪烁,哪怕像流星划过天空,哪怕只有一瞬间能照亮整个夜空。 ”王洋说,希望这部舞剧能让更多观众参与点亮“星星的孩子”的生活。赵翠凤表示“做艺术的人,可以用艺术让大家换一种思考角度,思考生活和身边的事儿。 ”
观海新闻/青岛晚报 记者 贾小飞